1599788084(1).jpg

药物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篇

随着临床治疗中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免疫抑制 剂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减少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但由于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毒性,尤其是肾毒性,因此,常常需要在低剂量发生移植物排斥和高剂量产生毒性之间取得平衡。除了经典的细胞毒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外,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CsA)、霉酚酸脂(MMF)、他克莫司(FK506)、西罗莫司等,由于其治疗窗窄(即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其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内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药物浓度,以确保药物处于安全有效的治疗范围,且不易中毒。

环孢素 A

环孢素A(CsA)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中性环状多肽类物质,属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家族,为临床常用的强效免疫抑制剂。目前CsA广泛用于预防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银屑病、内源性葡萄膜炎等疾病的治疗。CsA主要通过抑制T辅助细胞功能的表达,抑制T毒性细胞的活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首先,联合用药与基因多态性会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研究发现,CYP3A4、CYP3A5与MDR1基因多态性影响环孢素A的体内代谢及转运过程,不同个体在用药时呈现较大差异。因此、监测环孢素A治疗期间的血药浓度,特别是与其他CYP3A4酶抑制剂或诱导剂药物联合时尤其重要,依据血药浓度调整环孢素A的给药剂量以优化免疫治疗的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CsA的治疗窗狭窄,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与免疫抑制作用强度及肝肾毒性呈量效关系;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不良反应较多,且其药动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霉酚酸脂

霉酚酸酯(MMF),通用名称是吗啉酯-麦考酚酸吗乙酯,别名麦考酚酸,是 MPA的前体药物。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MPA 治疗药物监测能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疗效并将其毒性作用降至最低,MPA 治疗药物一般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同时给药,在口服给药1~2h后血浆中MPA浓度达到峰值。由于药物的肝肠循环,在服药后的6~12h再次达到峰值。由于伴发病或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MPA 的药代动力学表现出很大的患者间变异性,而且在特殊患者群体中可能有所改变。环孢霉素抑制MPAG从肝细胞进入胆汁,使肝肠循环减慢。因此,MPA和环孢霉素同时给药的MPA血浆浓度,与MPA和他克莫司同时给药的MPA血浆浓度相比可能会降低。由于患者血浆MPA浓度的变异性,监测MPA浓度可帮助改善移植后出现器官排斥的高风险患者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实验室较常用的LC-MS/MS检测MPA,LC-MS/MS方法的优点是适宜检测的临床药物及药物代谢产物种类广泛,仪器精密度高,检测过程受交叉反应影响较少,结果受到检测过程中的干扰较小。

他克莫司(FK506

  他克莫司的实验室命名为 FK506,是一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与环 孢素相似。他克莫司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由于他克莫司的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大、疗效个体化差异明显,而且容易受到其他联合用药的影响,因此,需要监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以实现个体化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可引起肾功能异常(如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高血压、高血糖、白细胞增多及高钾低镁血症;其肾毒性、神经毒性和消化道不良反应较明显,表现为头痛、失眠、无力、震颤、恶心、呕吐、腹泻等。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临床监测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术后 1 年内有部分患者出现血压及血糖升高、腹泻等,但随着年限的增长不良反应逐渐减少。他克莫司的毒性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在治疗浓度5.00~20.00ng/mL之外,均出现不良反应,但大部分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减量后均可消失。他克莫司通常在饭前或饭后以固定的间隔每天服用 2 次。患者服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2~3h内上升并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下降。血药浓度通常以稳态谷浓度来衡量,样品采集应在给药后12h和在下一次给药之前立即进行。

西罗莫司

西罗莫司(Sirolimus)又名雷帕霉素(Rapamycin),是吸水链霉菌产生的大环内酯。西罗莫司剂量不足会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剂量过高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高酯血症等。因此,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其最佳治疗剂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西罗莫司的半衰期较长,如首剂给予负荷剂量继以维持剂量,需在3-4d监测血药峰谷浓度;如不给予负荷剂量,仅给予维持剂量,应在第5-7d进行监测。一旦调整维持剂量,应以新的维持剂量连用7-14d后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进一步调整剂量,根据不稳定的血药浓度频繁调整剂量可能导致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

报告查询

公众号

返回页首